不过蒙恬来到岭南之后,还是对上一次防守战进行了分析和了解。
经过他的评估之后,蒙恬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印度军的实际战斗力就算是一对一的情况之下,也不可能打得过大秦的士兵。
这是在不考虑装备等级差距的情况之下。
如果把大秦的士兵装备再算上的话,那大秦的士兵对上印度的士兵完全能做到碾压。
以一敌三,甚至是敌五都不在话下。
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这对于蒙恬来说是一个天赐良机。
灭国之战,这可是天大的功劳,对于蒙恬来说,他必须要用一场完美的胜利来回报,赢羽对他的信任。
如今的大秦可以说是太平盛世,像这样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机会可不多了。
原本的蒙恬,以为自己此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可以帮助大秦拿下了塞琉古。
可没想到,现在却有如此的机会摆在自己的眼前。
此刻蒙恬心中也是战意沸腾,恨不得马上就领兵出发,灭了印度。
虽说现在已是深夜,但蒙恬一点睡意都没有。
他来到了军中大帐之外,看着繁星点点的夜空。
战争马上就要开始,此刻已经在倒计时了。
不出三日,大军就能完成集结。
经过编队和整合之后,便会离开大秦。
赢羽的最高指示只有一个,尽可能在印度军队出发之前,抵达印度。
如果是在海上遇到了印度军队,那就以最快的速度,击溃他们。
然后以乘胜追击,不能给他们任何一点喘息的机会,要直接拿下印度。
本来这样的战争,赢羽是想要亲自参与的。
毕竟印度和华夏当时也同为四大文明古国,赢羽要做的可能是覆灭一整个文明。
这样的大事件,放在历史的巨轮之中,不管过去多少年,也一定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要历史还在存在和延续,这一页就不可能被跳过。
不过最终,赢羽还是没能达成所愿,毕竟他上一次离开大秦,可是把大家吓得不轻。
这一次,无论是始皇帝,还是王莹等人,都不同意赢羽亲自带兵出征。
再加上如今世界的局势,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赢羽亲自处理。
所以,赢羽最终并没有亲自领命,而是从塞琉古将蒙恬调了回来。
大秦与印度,两个强大的国家发生碰撞,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印度和大秦通商之后,大秦直接第一时间就封锁岭南港口之外的地方,不允许印度的商人进入。
当然这也并不是大秦要针对印度的商人,这是针对所有外国商人的。
并非只是印度的商人不能进入大秦的内陆。
这样的规定对于其他一些小国家而言,自然不算什么。
但对于强大的印度来说,这简直就是不给他们面子,所以在知道了这个规定之后,他们虽说明面上没有反抗。
毕竟大秦的货物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稀缺,他们想要的东西,大秦这边都有。ΙQμGètν
而这是别人国家自己的规定,印度也不想因为面子问题,而破坏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当然更重要的是,不想因为这一点小小的事情就让大秦和印度断交。
加上印度的难陀国王,对大秦非常的有兴趣。
所以这件事情当时也就这么发展了下来。
明面上虽说印度答应了大秦的要求,但其实暗中他们也曾不断的派人渗透。
只不过他们派出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够给他们带回有用的消息。
其中大部分探子,更是直接消声灭迹,不知所踪。
印度会做这样的事情,自然也在大秦的预料之内。
所以这些印度商人,在进入大秦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锦衣卫给盯上了。
至于那些还能活着返回印度的探子,是锦衣卫故意让他们活着。
目的就是让他们传递一些,大秦想让印度知道的消息。
而这些难陀国王知道,印度的高层也有不少人知道。
其实他们对于大秦并不了解。
这也是难陀国王,不想继续出兵攻打大秦的原因。
难陀国王甚至已经在怀疑,大秦是不是在故意示弱。
只是他的话,并没有什么威慑力。
他这个国王,也早已经被架空。
他可以提问题,提意见,但提出之后并不会有人采纳,因为他手下的第一权臣,哪位白衣大臣,早就认定了,大秦之所以会如此做。
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实力强大想要隐藏起来。
而是恰恰相反,因为他们国家实在太弱了,但是他们手中又有大量的珍贵物资。
所以他们只能用这样的方法把自己隐藏起来,否则的话以他们的国家实力,可能会保不住这些珍贵的物资。
越是这样越是彰显他们的信心不足,这就是欲盖弥彰。
难陀王朝的朝堂,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官员,以白衣大臣马首是瞻。
他的话,比难陀国王,更管用。
所以只要白衣大臣认定的事情,就不会被改变。
难陀国王,也只能把自己的疑惑放在心中。
至于一直和白衣大臣唱反调的黑衣大臣,他也并不是真的相信难陀国王提出的想法。
只是因为政治立场原因,他必须站出来反对白衣大臣罢了。
之后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印度对于大秦的物资也是越来越眼馋。
他们已经不满足于,通过贸易来获得这些好东西了。
因为印度和大秦的距离相隔实在太远。
贸易往来,虽说可以从大秦获得很多珍贵的物资,但这一来一回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
把大秦占为己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早就已经有了。
正好不久之前,刘邦在岭南港口斩杀印度商人的事情,给了他们借题发挥的借口。
只是所有印度高层都没有想到,他们会失败。
此刻难陀国王的心情非常不好,大秦就仿佛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让人看不清。
这个国家,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无人得知。
他担心印度大军第二次出征,会如同上一次一样,铩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