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了

自家大门口站着两个满脸凶相的差役在虎视眈眈, 哪怕再心疼,俞老头也只能忍气吞声, 先规规矩矩地跪下来叩谢皇恩, 还要搭上两个小红包,点头哈腰地谢过两位差爷,不辞劳苦送俞怀兴回来。

民不与官斗, 在俞老头看来, 这些衙门里的差役都是披了官皮的豺狼,赶紧打发出门算了, 留得久了是要咬人的。

两个差役掂量着到手的外快, 犹不足兴, 又毫不掩饰地打量了一番院中的青砖大瓦房——看着家境挺殷实啊, 怎么才给这么点儿?

本来趁着释放囚犯, 就是这些差役发财的机会, 逮着一只看起来挺肥的羊,怎么也要趁薅一把羊毛下来。

其中一个冷笑着说:“看来咱们哥俩儿就多余跑这一趟,被人家当成叫花子打发了!”

俞老头见这俩差役变了脸色, 嘴里泛苦, 咬咬牙喊老婆子赵氏回屋里又拿来一串钱, 强撑着笑脸塞到二人手上。

俩差役这才心满意足地叫俞老头签了文书, 然后把俞怀兴脖子上的枷锁一卸, 径直走了。

肩膀上猛然一轻的俞怀兴踉跄一下, 倚靠着大门就滑了下去, 气若游丝地对急匆匆跑过来搀扶自己的赵氏说:

“娘,赶紧给我炖只鸡补一补吧,儿子惨啊, 几个月没闻着肉味儿了。”

官府的采石场使唤起他们这些服苦役的犯人可是毫不手软, 连掺着麸子的黑面馒头都不给吃饱,没见短短两三个月功夫,就把他熬成这么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

如今,家里的鸡都是孙氏喂着的,她一听俞老四这话赶紧赔笑道:“他四叔,前几天农忙,家里已经把公鸡和不下蛋的老母鸡都杀了,现在只剩下几只下蛋鸡,每天都下一只蛋呢,杀了也太可惜了。”

俞老四没想到自己一开口竟然遭拒,直接把脸一垮:“老俞家什么时候轮到老娘们儿做主了?家里的爷们儿连只鸡也吃不得了?”

小叔子说话如此不客气,孙氏被噎得满脸通红。

赵氏恶狠狠地瞪了孙氏一眼:“还不快去把那只最肥的芦花鸡杀了。”她也心疼下蛋的鸡啊,可她到底更心疼老儿子。

原先四儿子养得富富态态,就像城里那有钱的老爷,如今被折磨得又黑又瘦只剩下一把骨头,可不正该好好补一补。

“慢着!这鸡不能杀!”吴三婶一直躲屋里偷偷瞧着院子里的动静,见小叔子一回来就作威作福,终于忍不住了。

这些天,家里人人都要下地,抢收抢种的累去了半条命。好不容易地里的活儿计都忙完了,偏偏四叔这个时候回来,捡了个现成的便宜,叫人心里好生不舒服。

虽说什么时候大赦天下不是人能控制的,可吴三婶就是心里不痛快,忍不住就要刺上两句:

“还好意思要吃鸡,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立了多大的功劳呢。人都说生不入官门,死不下地狱,家里出了这么一号人物,把咱们老俞家的脸都给丢尽了。”

她冷笑着问道:“一只鸡事小,不是说四叔已经被除族了吗?就这么直接回家来,不大合适吧?”

什么?我被除族了?

本来还梗着脖子要好好理论一番的俞怀兴愣住了,他不可置信地转向俞老头:“爹,这是真的吗?族里居然这么绝情?”

他好不容易才撑着一口气回来,族里竟然把他除名了?

没了宗族,他活着是无根浮萍,以后死了就不能入祖坟。那戏文里写的,孤魂野鬼不受祖宗庇护,四处游荡无处可归,是何等的凄惨?

俞老头心虚地把目光转向一边,不敢跟四儿子对视。

当初族长对他晓以利害,说得很明白,以后智哥儿要科考,身家就一定要清白,虽说只是叔父,可毕竟是坐过监牢的,不是什么光彩事。

本来平溪村村风淳正,多少辈子人也没出过这么丢人现眼的不肖子孙,还是狠狠心,当断则断,干脆把俞四叔这一支除族了事。

俞怀兴一看亲爹这副模样,就知道三嫂说的除族之事是真的了。

明明天气炎热,俞怀兴的一颗心像是浸在冰水里一般,四肢俱冷:完了,全完了。

他耳朵里嗡鸣不已,两眼一黑,彻底晕了过去……

古大夫被请到俞家老宅,先给俞老四扎了针,把了脉,知道他这是累得身体有些亏空,又一时气急攻心才晕厥过去,其他的没什么大碍,于是留下一副固元醒神的方子。

反正是走一趟,古大夫顺便给老大俞怀裕的伤腿换了次药,又检查了一下俞老三腿骨愈合的情况,这才收了诊金告辞离去。

俞善听古大夫讲了到俞家老宅出诊的情况,忍不住啧啧感叹:“谁看病跟您似的,走一趟看三个病患,那这诊金是按一个人收,还是按三个人收啊?”

古大夫摇摇头,捏着胡子,笑而不语。

“不会吧,真被我说中了?”俞善惊讶极了:“他们真的只给了一份诊金?脸皮怎么这么厚呢,吝啬也要有个限度吧?”

这俞家老宅的人脑子是不是不好使,你克扣谁不好,居然敢克扣大夫!

幸亏是遇到古大夫这样宅心仁厚的,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但凡遇到个小心眼儿的大夫,人家开方子时稍微偏一偏,不需多做手脚,只改上一两味药就能让你的病情再拖上十天半个月,多吃十副八副贵药也好不了。

因着俞怀兴提前被释放回来,俞家老宅又乱成一团,最后听闻是又分了一次家,这次是单独把四房的俞怀兴一家四口分了出来。

按习俗惯例,分家长子独占七成,剩下的家产由其他诸子均分。

俞家二房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分出来了,不算作数,眼下俞家老宅拢共有三十亩地,俞老大占二十一亩,剩下的九亩,俞家三房、四房各四亩半。

俞怀兴这些年一直在县城开杂货铺子,已经多少年没干过农活了,俞老头也不敢把地都交到他手里,于是做主把一亩地作价六两银子,四房分得四亩地,再补上三两现银。

老宅的房子是俞老头的心头宝,无论如何都不会分的。至于该分给四房的那一份,俞老头跟村长商量了一下,花了几个钱,把村北头两间无主的茅草屋买了下来,算是给了四房一个容身之处。

其他的农具、口粮都不值钱,俞怀兴没有过多纠缠,他只要求俞老头把公中的银子拿出来,把他应得的一份分出来……

中间的过程如何俞善不清楚,她只知道,最后俞怀兴是阴沉着脸,揣着分家所得的十三两银子——其中还包括四房放弃那半亩地补偿的三两,带着哭哭啼啼的义哥儿和蓉姐儿,搬到村北头儿的破草屋去了。

可惜,哪怕老宅只剩下大房和三房,俞老头还是没有把剩下的两家分开。

俞善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也不由的心中泛起一股寒意:看来俞老头是铁了心,要把大房跟三房死死绑在一起了。

真是由不得人不佩服,俞老头打得一手好算盘啊。

有了四房分家的先例在,若是把三房分出去,也只不过是分到五亩地而已,最多私下里能从俞老头那儿多得些现银补贴。

可钱是死的,总有花光的一天。

只要一天不分家,家里那二十六亩地的出息就牢牢掌握在俞老头的手里,怎么花、给谁花都由他分配。

大房的父子几个就得继续给三房当牛做马,给三房当垫脚石,用血汗为三房的智哥儿铺出一条登云路来。

俞家老宅分家的后续俞善没有再继续关注,反正矛盾一直都在,端看什么时候爆发出来了。

这边抢种抢收一结束,那边以工代赈就马上开工。

身强力壮的流民大多数都被编入修路的队伍,连从平溪村往县城去的这段路也有城中大户认捐了。

为了把流民分得散一些,杨绍光使了个心眼,吩咐他们修路时,要由远及近的修。

于是,修路的队伍每天早上从县城外面集合出发,先走到平溪村,再开始干活,就这么一路往县城方向修去。

流民中也不全都是拖家带口,然后有幸被选上做工的;还有许多无人照料的老弱妇孺,甚至是孤儿,都在自己挣扎着求一条生路。

他们也不光指靠着衙门施舍的一天两碗稀粥——流民太多,那样只能维持着饿不死罢了。

为了谋生,他们尽量在白天的时候走得远一些,冒险进山找吃的,或是找些能卖钱的野物。

这些人的活动也很规律,每天早上随着修路的队伍到平溪村来,然后进山,等到傍晚再跟着队伍一起回城外的营地。

俞善见过好几次,发现这些弱小的人似乎也在抱团,常来平溪村的这二三十个老人和小孩都是熟面孔,其中隐隐以一个叫“鲁哥儿”的十三四岁的少年为首。

俞善观察了几天,干脆雇佣了这只以孩子和老人为主的流民小队。

活计也是现成的,俞善一直打算给牛场扎上一道篱笆。

她本来打算用竹子扎,后来发现牛一撒起欢来,那单薄的竹篱笆简直不堪一击,牛一不小心走得远了,还得使人满山遍野的找。

用砖石砌围墙倒是结实,就是成本太高不划算;俞善觉得,倒不如用天然的篱笆。

后来,她在果山庄找了半天带刺的植物,觉得枸杞和玫瑰都不错。

于是,俞善打算干脆一样种上一圈,形成两道天然的带刺篱笆,种得密密的,这样就不怕平时牛场给牛放风的时候,再有四处闲逛结果走失的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