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143节

思来想去,无以为报,就再送大人一个行军时可用来做饭的神器吧——大人可知道这白铁皮油桶不光能装汽油、柴油、炸药,还能改造成多功能烧烤炉?

第230章

汽油桶可是个好东西。

当初设计汽油桶时,宋时根本不用查资料就能清清楚楚地回忆起油筒的宽度、高度, 桶身上每一道环状突起的位置。这都不靠他的科学素养, 而是靠的年轻时无数次在马路边买烤红薯、烤玉米的深刻记忆。

那时候他还嫌旧油桶不卫生, 吃这些东西时都是一边担心一边吃;如今他虽然坐拥满仓库没盛过油的新油筒,怎么烤怎么安全, 却再也吃不上玉米和红薯了。

也不知道他有生之年还能不能赶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算了,他前世那么发达的科技,百岁老人还挺稀罕的呢, 现在这时代就更甭想了。

宋时满心遗憾无法诉说, 决定回头不管杨大人用不用, 他自己得挑一个油筒改造成烤炉,以后收了芋头就烤芋头, 收了山药烤山药。

他爹在广西任职时的下属、治下的商户们如今还肯给他送礼, 年年都有两手捧不过来的大荔浦芋头送到陕西, 吃着也是一样香甜绵软, 不比白薯差哪儿去。往年不是蒸着吃就是和扣肉一起蒸,至多做个粉蒸芋头、翻沙芋头, 今年就把它囫囹个儿烤了!

吃不了的切成薄片接着烤, 洒上点盐五香粉和胡椒粉, 就当是薯片的代餐!

他咬牙切齿地想着, 一面给杨大人强力推荐他的大油桶。这东西不光能烤红薯, 还能烤全羊,竖着烤就是挂炉烤羊,横着烤就是铁架烧烤, 也可以切成小块拿铁签竹签地串一串,串成烤羊肉串儿吃。

虽然这时候没有辣椒,可是有孜然啊!烤羊肉的灵魂不就是孜然吗?洒点孜然、洒点小茴香,再洒点盐,拿酱料往上一刷……

嘶,这油桶烤炉不用等到山药下来再改装了,现在立马儿就改一个,他要请巡抚大人吃烧烤!现烤现吃,拿大蒲扇扇风的那种!大人不吃他就自己吃!

油桶烤炉还没做出来,府衙厨下特地为知府大人装的砖砌烤炉就失宠了。

================

两天后周镇抚亲自押着一箱火药来到府城,宋大人也备下了几个大小不一的新油桶,其中一个大的叫人挖开一扇,里头装了烤架,准备中午在外头野餐。

杨大人不说什么,周镇抚却对他这个烤架十分喜爱,主动提议:“下官带了几个老军,大人身边也有军士。咱们到了那山坳里试用炮药,必定震得山摇地动,鸟兽乱走,就叫几个人去捉些野味来现烤了吃也好。”

宋时跟他一拍即合,又装了两篓无烟炭,又叫周镇抚把药也放进他们府衙的高档抗震车里,三人一道往上回试汽油的试验场去。

到得那片荒石场,周镇抚手下的老军们便从车上抬下药箱,小心地取出一包药,问宋时要个最小的油桶,量着炮药一点点地往桶侧旋口里倒。杨大人与周镇抚站在旁边监看着,两人商商量量,指挥军士们倒多少。

宋时虽然是最有发言权的,但这时候却偏偏不能发话,只能看着两位上司相争。周镇抚拿出半辈子的经验劝道:“这药怎么能不压实?大人不记得当年太祖正是用棺木盛满火药,挖地道埋进某城下,炸塌了几丈长的一段城墙……”

杨大人却道:“那样耗的药多,我这是为试个省药的法子。前日我见宋大人爆米花的深锅,烧得极热之后一分药都不必放,也能将里头的米炸得飞出去……”

两位专家带团研讨,二人的心腹便将这里唯一一个纯正的文官领到数十步外的大石头后,切切叮嘱他藏好了,不要出去——

火药炸开来可是能震天动地的。平常点个鞭炮都常听说有炸伤人的,大炮那么粗的铁管子也能炸开花……当年国朝初立时太祖可用火药炸开过好几座大城,满城的人都被震得七窍出血而死!

那些军士只怕宋时不知高低,在前头受伤,尽量往严重里说,把他们穿越者郑前辈当年的事迹说得跟西游记一样,往哪儿一指都带着烟雾、爆炸特效的。

宋·历史(与文化旅游)专家·时自从穿过来就把太祖视为偶像,也看过许多赞颂、纪念他的文章和民间传说、戏曲,这些士兵讲的他都听过许多遍。不过听得再多,也不妨碍他爱听这些,爱用太祖的传奇经历鼓励自己:

将来还会有他们一样的穿越者,也能认出他是前辈,然后把他跟太祖视为指路明灯,沿着他们的道路继续前行。说不定几百年后还有人弄个大郑解密,解密他们都是从平行空间的未来世界穿越过来的……

宋时越想越振奋,忽然想吟句诗抒发这份激情。

刚要开口,恰听身边那士兵满怀激情地讲道:“我太祖当场便吟了句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宋时也慢慢跟着背出这句诗,脑中已想象出郑前辈当年北逐蒙元时,当着两军将士的面念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句诗的场面。

真是爽文大男主的极致了!

他虽然当不成那样的爽文男主,却可以亲手将这个大郑扶持起来,让这天下也像爽文男主一样飞快地升级,凭王霸之气压得四方来服。

远处试验场中仿佛应和着他的想法,一道爆炸声轰然而起,硝烟味随着爆炸的烈风卷到他鼻端。

身边还在讲古的士兵都停了下来,伸长脖颈看向场内,两位上官从另一处山石后面出来,手还半掩着耳朵,满面激动地去看成果。

装的药太少,炸得不太厉害,桶盖先被气流冲了出来,打碎了对面一块山石。地面的油桶也炸开了花,却没什么碎片飞溅,近处的石块也有些被气浪撞碎的,地面还有残药在燃烧,满空都是浓灰的烟气。

几名军士将山石捡了回来,还从附近石隙间捡着一条震得软绵绵的花蛇。两位大人不顾脏污凑上前看了蛇,见其骨头皆软,身无外伤,是震死的模样,杨大人觉得甚是满意。

周镇抚却觉得还是不如装满的好,捏着那蛇眼巴巴地朝周围看去,想找个人支挂自己。

宋时笑吟吟地看向他,故意与他的目光对上,然后上前去关心周镇抚手中的蛇,代他说出了心里话:“这桶不够结实,炸得早,里头的气体膨胀后压力还不够大。下官方才听军士们说,太祖昔年是将火药成箱埋在土里,才有炸城之效。咱们这桶何不也埋个试试?”

可他们大郑早一统天下,对虏寇之战又是守城的一方,何需再埋炸药桶?岂不怕埋得太近,爆开时波及城墙,反害了自己人?

宋时笃定地笑了笑。

埋在地下的不光是炸城的棺材,还可能是没良心炮和地雷呢。

眼前已有了试验结果做铺垫,宋时便劝说两位大人割掉碍事的桶盖,将它埋在土里当炮用。地雷倒不用考虑,因为眼下做不出起爆药,不能拉弦就响,做地雷效果不够好。

他劝起杨巡抚的理由都是现成的:“咱们既是一时智拙,想不出改进之法,自当仿效先贤。而于北征一事,对于军械、炮药使用,又有何人比得过本朝太祖?”

——虽说郑前辈的“创举”其实也是借鉴的曾国荃炸南京城的故事。

第231章

杨大人心系国事,不辞劳苦, 周镇抚精研太祖兵法, 带的将士都熟操军械, 再加上一个看过没有几百也有几十部抗战片的宋知府暗中指点,一行人殚精竭虑地研究, 反复试验、反复修改,成日价泡在这片荒山野岭……

不出数日,腰围仿佛都宽了点儿。

主要是……随行军士为大人们为国忘身的精神感动, 多给打了点儿野味回来。

当然, 他们一行人防火安全工作做得到位, 既没拿没良心炮打过飞禽走兽,也没拿炸药包炸过山林。众军士心疼大人, 都是提着弓弩到远山野林子里射猎, 弄回来拿新油桶做的烤架烤制。

这些士兵行军途中本就常常自行射猎, 有一手烤手的好技术。打来的新鲜野味洗剖干净, 抹上不怎么纯正的新疆烤羊肉调料腌制,放在烤架上炭火慢烤, 烤得肉皮焦脆, 皮下一层薄薄的油脂都逼了出来, 香味儿特别勾人。

带来的面饼、烧饼等干粮也串起来在油桶里那么正反地烤上一会儿、洒些调料, 味道也仿佛比日常吃着强。

吃着吃着, 那吃一把烤串的就变成了两把,吃一个烧饼的就变成了两个……

等到他们的没良心炮已能射出百步开外,里面装的东西从石头到铁钉到铁锭到成捆的大爆竹试了个遍, 宋知府就觉得这烤箱不能再往外带了。

杨大人和周镇抚这般年纪,都该注意饮食了。他虽然年轻些,可他们结了婚的人更得注意身材。他们桓小师兄可是跟着周王去宁夏、甘肃卫巡视了,天热路远的,回来肯定得累瘦几圈。他要是吃出肚子来,再见面俩人拥抱都抱不住了,那画面还能看吗?

宋大人隔着衣裳拍了拍肚子,总疑心肉能弹起来了,赶紧叫人拆了个油漆桶大的小油桶,里头厚厚糊了一层耐火泥灰,当煤球炉子用。烤肉的签子倒还可以接着用,叫人串上洗弄好的蔬菜、粉皮、豆制品,再炖上一锅大骨汤,给大家调整膳食结构。

两位大人亲去检查了最新试射的效果,言笑晏晏地走回来,正预备吃点鹿肉补补腰腿,却见他们那桌旁只剩个小炉子,上头顶个大锅哗啦啦地煮着滚汤。

桌上满满摆着半桌菜串,还有两碗调好的蘸酱。

汉中府的快手上前说道:“我们大老爷怕大人们吃多了烤肉伤胃口,特地命小的们备下涮菜,请大人用些菜蔬清清肠胃。”

虽是菜蔬,却也切得细巧,借好汤煮了自然也别有一股清鲜。

周镇抚笑道:“吃些菜蔬也好。下官年少时顿顿吃肉也不觉得怎样,年纪上来之后吃肉不比当年,倒是爱吃些素饭了。”

杨大人可不认老,捋着长须道:“咱们如今还上得马,吃得肉,哪里上了年纪?不过是他们年轻人爱俏,不肯发胖,弄些素饭来哄肚皮罢了。”

他回头看见宋时正在看油桶上的几道铁箍,便叫人唤他过来,说道:“这油桶备着虽麻烦,用起来威力却不低,可射出二百步余,实是可用之物。只这民间的炮竹药质地粗糙,比军中用的火药弱得多,威力还得到军中再试。”

宋时应了声喏,又向杨、周二位大人道喜。

这炮要是真能在战场上立功,那杨大人自是有主持之功,他们这些跟着试验的也能分润些好处。周镇抚也含笑回礼,只说自己无甚贡献,只是沾了他们二人的光。

杨大人体贴地说:“你二人皆有功劳,本官自会向朝廷上报。”如今油桶、火药、引信、掘洞深浅与斜度都已记下,回头到边镇照样重制一回就行。

他找周镇抚借了人,又命宋时多定制些用铁箍勒紧的油桶,来日送往边关备用。

宋知府治下的油桶厂已经要升成兵部注资的国营大厂了,积极性越发地高,依言领命,誓要给大人打造最好的油桶。

周镇抚也指着这功劳往上升一阶,或者至少升一阶俸禄,比宋时更用心琢磨,挑菜串时还想着这油桶炮里装弹的问题:“大人回去后要装炸药包作炮弹的话,须得依这桶口尺寸裹成圆形,不能用寻常开山炸石的方包。下官之前量过其桶口大小,算算若要包个恰可着桶口的药包,寻常布料只怕要窄些,包不过来。”

若强要裹成一个圆形,就得多裁出一段布料,除非用宽幅的汉中布——

说到“汉中布”三个字,两位大人一同望向汉中府。宋知府挺了挺腰板儿,从容答道:“既是巡抚大人要用,下官回去就叫人备下几匹,方便大人拿回军中试验。”

这种宽幅布是用梭底带小轮子的飞梭织布机织出来的,比传统抛梭布机织出的布幅面宽上将近一倍。

宋时当年做出飞梭织布机和珍妮纺纱机,先在养济院、惠民所、经济园等处设了几个织造点,让老弱妇孺做点简单的事挣衣食。后来有大户向他求了这两样机器的图纸,从外地运来棉花,像江南一般招女工织作,这种宽幅布也渐渐成了汉中特产。

——去年汉中府做扫盲工作时,这些织坊都能听命请老先生教习识字,给女工扫盲,倒是将府城人口扫盲率拉升了不少。

且这些女工挣钱回家,家里日子富裕了,大多便肯送孩子读书。读到头来,不管是要走科举还是要学技工,最后都得进他的学校,给他干活。

宋时想到增加女性就业的好处,就越发盼着杨大人再扶持一下他们地方纺织业——

也不要求承包军服,只承包一个炸药包包布也不错啊。

汉中府北方凤县气候偏寒偏旱,农业怎么做也不如汉水沿岸,重工也有限,若能建起个布料厂也更好带动地方发展。

杨巡抚也恰有此意:“我看着那油桶,亦觉得改制合适的药包得多费一半布,原本是想叫户部再拨一批布料来的。若那宽幅布合适,便省得多添布料,只将该买的窄幅布改成宽幅便是。”

这种宽幅布细密厚软,也不比寻常窄幅布料贵上多少。若都算成一样宽窄的,反而比一般布料还便宜些。

他心下暗自算着炮与火药、布料的成本,与朝廷铸铜炮、铁炮的成本相比较,这油桶改的飞雷炮便宜得直如不要钱。虽然用时得现挖洞埋下它才能用,可比较铸炮的价钱和一炮下去的效果,这些工夫倒都不算什么了。

这一趟来得简直太值得了。

杨侍郎预下了布料订单,却比宋时这个得了兵部帮扶的知府还满意,拿起一串香菇劝道:“今日这功德圆满的好日子,宋知府也不多上些山珍海味,却叫咱们陪着他吃素。不多吃他些香蕈、竹荪、瑶柱……也对不起咱们今日的辛苦。”

周镇抚点头说好,也捡了两串蘑菇放进盘里。他说着爱吃素饭,拿的素菜却不多,更多的是腌制好的肉、蒸的鱼糕、煮的鱼丸、肉丸,只掩人耳目般拿了两串小白菜。

宋时自己捡了盘素菜,只加了两串据说能清理体内垃圾的鸭血,叫人拿漏勺分开煮好,浇上麻酱、川椒、茱萸拌的调料,再热一壶上好的白酒,与两位上官共饮。

杨大人去意已定,周镇抚自然要回卫所,这场酒既是庆祝,也是分别。

他们在城外吃了清鲜入味的麻辣烫,转天又有府城诸官正式办了场宴会,杨大人便带着从汉中挑来的人才和已制好的几车油桶,怀着老骥伏枥的壮志回了陕西镇。

宋时也踌躇满志,开始筹备那两个兵部注资、汉中府直管的厂子。

从五月收麦到八月收稻,都是官府精简政务,缓理词颂,力求不扰民,不碍农事的日子。宋知府不仅不扰民,还试着办了一项惠民之政——就在汉中经济园外,他的新政实行得最顺利的地方,办了个幼儿园。

两岁以上幼童皆可报名参加,五岁以上的孩子还教些识字。

这幼儿园的老师都是从经济园园工家属中挑选年长稳重的老妇人。父母都在工业园做工的可以不收入园费、不收饭钱;母亲若有看孩子、做饭的经验,也可以在托儿所里做些杂活,孩子便可免费入园。

虽然大郑朝从没办过学前教育,做父母的多半也舍不得子女离开怀抱,可是经济园就是宋时亲手奠基,其中的工人和外头的家属都是到了宋大人治下才过上好日子的,对他满是信赖。不必说这幼儿园有多少好处,只要挂上“宋时”二字,便有人争相将家里的稚儿们送入园中。

为了省下托儿费,也因为家中没了要人日夜看顾的幼儿,没甚家务要做,便有许多主妇到府衙直属、兵部即将注资的织坊打工,解决了宋大人的用工难题。

也有些家长进了幼儿园的,亲眼看见厨下用的都是新粮鲜菜,有鱼有肉,比在家里吃的还好。带孩子的也都是有经验的老成人,还有蒙学班高年级的学生来教识字、算术,画画。

众人将这情形回去说开,自然又引得许多人向往这幼儿园,甚至恨自己不在经济园做工,不能将孩子送进去。

不光是外头那些普通父母,连本校的研究生听着都有几分羡慕——

他们都是辛辛苦苦、与无数本省外省学生厮杀过来才得考入汉中学院的,这些孩子却只凭着父母在经济园里做工,什么都不必考、不必会,就能进“汉中经济园附属幼儿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