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妖丹,来自于当日追踪魏浮沉、麻衣和逐风之时,于地下坑道中射杀的那只妖兽,直到现在,吴升也不知道那妖兽是什么、长成什么模样。
无论那妖兽是什么,体内能够凝结出妖丹来,表明灵识已开, 可称灵兽。灵兽是极为罕见的,仗着独特的天赋,成年体灵兽甚至可以正面和炼虚高修搏杀,实力相当强悍。
获得这枚妖丹后,吴升早就有意将其炼为内丹,今日破境分神, 可谓正得其时。
妖丹泛着紫色的光华, 落入气海世界后,半埋于某处山谷之中,在吴升炼制的时候,妖丹表面的紫色光华隐隐旋转,美丽而奇特。
吴升耐下性子慢慢炼制,这一炼就是七天,基本上算得是他炼制内丹以来最久的一次。当这枚妖丹炼成内丹的那一刻,丹壳忽然破开,一条紫黑色的怪蛇爬了出来,向着天空吐了吐信子。
这条怪蛇长达数丈,蛇尾形成分叉,尾叉如钩,望之而怖,吴升随便取了个名字, 钩蛇。
钩蛇很快在山岩下打了个洞, 钻了进去。
吴升想了想,将其具现出来, 继而又叹了口气。没有与分神相合, 终究只是条一动不动的死蛇。
很显然, 这是一条幼蛇, 吴升当日可是和麻衣等人在其腹中斗过的,待其成年,不知是何等壮观的模样。
将其送回气海世界,钩蛇又出现在它自己挖掘的洞里,蛇头探出来,向着外面呼吸不停。。当它呼吸时,周围的灵力聚拢而来,形成氤氲一团,随着它蛇嘴的一开一合而一出一进。
它能自发吞食天地灵气!
吴升大喜,原本还琢磨它怎么进食,现在看来是不用担心了。
这是气海世界出现的第二种生灵,吴升大为振奋,目光久久投注在它身上,舍不得片刻离开。
但终须离开。一别芒砀山已经年许,也不知征伐九真之战是胜是败,该回去看看了。按理,自己追击麻衣之前,已经扫平了九真两位大巫,金无幻如果还是不胜,就该挨板子了。
认准方向,一路南下,吴升一边前行,一边搜集物种,将其炼化为内丹。树种草种之类比较容易,见到自己没有的,立刻炼之,也不在乎是否是灵材,总之能丰富气海世界的物种就好。
比之未破境之前,炼制内丹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非灵材的物种,不到一个时辰就可炼制出来,如果是灵材,撑死也用不着半天。
这种修炼方式趣味十足,吴升连休息都不用,见到一种自己没有的植物,就将其炼入气海世界,完全没有丝毫倦意,炼制出三、四十种后,真元才会枯竭,这才打坐修行,恢复法力。
他的重点依旧还是在动物身上。
起初炼制时,依旧无法炼成,这让他大为苦恼,直到遇见一个蜂巢。
他将蜂巢打下来,一把火将那些围着自己嗡嗡乱飞的蜜蜂烧了,剩下的蜂巢连带许多幼虫全部吞下去。这回蜂巢炼成了,挂在一棵大树下。
但那些吞下去的幼蜂却都没出现在蜂巢中,出现的只是密密麻麻的蜂卵。当蜂卵孵出幼虫的时候,气海世界第三种生灵出现了。
吴升明白了,卵可以炼化进气海世界,由此形成土生土长的生灵,而完全体的生灵却无法炼化进去,这属于更高层次的问题,或许便是仙神的范畴。
谷澋
于是吴升开始寻找各种卵,比如去鸟雀的巢穴掏蛋,去蛇窝里偷蛋,寻找乌龟、青蛙的栖息地,将一处处池塘中的鱼卵整体炼制出来
当然,更多的是虫卵,蜻蜓、蝴蝶、蜘蛛、蚱蜢之类
吴升炼制了三百余种新植物、两百余种动物,气海世界的生灵种类集中爆发出来,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样的修行生涯是极为充实的,却也是短暂,短暂也是因为充实,所以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个月。
在丰富气海世界物种上,会不由自主产生强迫症,物种突破三百时,想要四百,达到四百后,又想要五百、六百
这一日,当他炼制完一种新的紫竹之后,物种总数达到八百一十种,一阵剧痛忽然袭来,神识再次撕裂,身影分合之间,一道神识分离。
第四分神产生!
莫非与九九之数相关?推测尚需验证,眼下就要决定,这道分神怎么使用。
吴升的设想,是用来与翠镯相合,这件宝贝杀伤力不强,出手却快,很适合近战,炼制成本命法器后想必能提升其威力。
但看着妖丹孵化出来的那条大蛇,又让他改变了想法,反正翠镯就算不炼成内丹也照样可以使用,而钩蛇与分神相合的效果,实在令他万分期待。
第四分神终于还是用在了钩蛇上,神念一动,钩蛇具化出现,五丈多长、碗口粗细的蛇身和脸盆大的蛇头,看起来相当可怕。
钩蛇围着吴升盘卷着,足足卷了七、八圈,伸过头来,亲昵的拱着吴升的脖子,一尺多长的信子时不时舔一下吴升的脸,就像一条刚出生的小狗看见了妈妈。
吴升摸了摸它的头,神念一动,钩蛇立刻向地下钻去,很快就钻出一条地洞,效率比飞鸿剑高了几倍。
这是把打洞的好手啊!
吴升欣喜莫名,又将它招出地面,骑在蛇颈上,钩蛇开始游走,穿梭于山林之中,最快时好似奔马。
这道分神的使用实在太合心意了,吴升骑乘大蛇前进,当真是威风凛凛、百兽辟易。
如此行了数日,前方将要出山,吴升乘蛇来到一座山崖前,下方已见一片平原。
在气海世界的显示中,这里就是大竹,扬州右徒范子垣的封地,两年前吴升率军将此地洗劫一空,发了笔不小的横财。
看着这片富饶的土地,吴升忽然想起楚国使者范衷和庸国达成的口头协议,如果协议能够达成,虎夷山周围百里之地,包括这里,应该落入大庸之手了吧?
但恐怕是没那么容易的,吴升始终认为,楚国是在行缓兵之计。
正要下山一看究竟时,吴升又勒蛇停下了。
大队楚军自北方山口涌出来,正在向南行军,旌旗招展、长矛如林,战车一眼望不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