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三章迷离

第二日清早,黎穗之被无罪释放。

青木的死,带走了所有有关这场地下接头和抓捕行动的秘密。

在经历了生死悬于一线的拉锯后,死无对证,成了保全黎穗之最有力的证据。

黎曜因把一条羊绒围巾披在了她的身上,扶着她上了汽车。

走到大厅门口的时候,极好的阳光普照,晒得人前所未有的舒服,那些从审讯室带出来的暗暗霉味也都挥散一空。

姚湘晚随着他们一同走出来,甚至亲自替黎穗之打开了车门。

她的嘴角噙着最得体的笑意:“黎小姐好福气,从外头抓进来还能活着走出七十六号的人不多,黎小姐算得上其中之一。”

黎穗之面色还有些苍白,昨天一整日被圈在不见天日的审讯室受审的亏虚还没有完全恢复。

她只是淡淡笑道:“还要多谢姚处长,明察秋毫。”

姚湘晚做了个请的动作:“还希望黎小姐多多见谅。”

黎曜因发动了汽车,车子稳稳当当地驶出了特工总部,大门又缓缓合拢。

过了两个路口,车速陡然变慢。

黎穗之抬起一只手,缓缓压住了眼睛,直到现在,她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回来多久了?”

黎穗之的眼皮骤然一跳,她知道,盘问远没有结束。

“叁个月。”

黎曜因瞥了一眼后视镜,又问:“现在住在哪儿?”

黎穗之照实答:“申江大学教师宿舍,顺便送我回去吧。”

黎曜因握着方向盘的手一紧:“你做老师?”

黎穗之点点头:“助教。”

他的话不容拒绝:“跟我回家。”

黎穗之坐正了身体,双臂在胸前交叉环起来:“不想回去。”

“穗穗。”他已有些不耐烦,“你还没闹够么?你知不知道姚湘晚是什么人?被她盯上的人,没一个有好下场。”

黎穗之挑眉:“她是什么人?你的新任女朋友?”

黎曜因紧绷着脸:“不是。”

黎穗之一笑:“那她盯我做什么?”

“你心里明白,不需要我再说得更清楚。你在暮色酒吧的事,我不愿意再看到第二次。”

他声色沉沉:“能保住你的,只有你自己。”

黎穗之心念一动。

车子很快开到了申江大学门口,黎穗之刚要打开车门,就被他握住了左手。

黎穗之回头去看他,他的手心有些汗,滑滑的,有潮湿的热。

黎曜因目光恳切:“后天下午我来接你,同我一起回家。”

黎穗之有些微微的出神,本想着拒绝的话到了舌尖,却再也说不出来。

目送着黎曜因的车朝前开直到没了踪影,黎穗之紧了紧身上的披肩,拦了一辆黄包车,去了江氏制衣店。

拾级而上,陈年的地板踩上去嘎吱嘎吱发出轻微的响动。

二层阁楼的门严严地关着,黎穗之伸手拉开了一条缝,闪身走了进去。

谭正诚见她来了,急忙从凳子上站起,来到她身边,把她从头至尾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遍,见无大碍,终是放下心来。

他给黎穗之的杯子里续上了热水:“七十六号一趟,你受苦了。”

黎穗之捂着杯子有些发愣,隔了半晌才开口:“青木同志,牺牲了。”

谭正诚握紧了拳,喉间溢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不过所幸消息已经成功传递。”

黎穗之喝了口茶,接着说:“两日前截获的日军密电,半月后,日军参谋本部会派驻长野健一继任特高课的课长。二十叁日船会抵沪,届时参谋本部会联合特高课举办一场晚宴,现任课长伊藤野原也会一同出席。”

谭正诚的眼中寒芒闪动:“我知道了,今晚我会向组织发报。”

黎穗之眼中涌上一丝疑惑:“还有一件事我要问你,现在的特工总部人员构成是什么?”

谭正诚压低了声音,娓娓道来:“要紧的人,是特务委员会特工总部李主任,副主任黎曜因,情报处处长姚湘晚,机要处处长庄意水,以及第一行动队队长顾深。”

黎穗之听着,快速吸收他话里的信息量。

待他说完,她不禁更为疑惑:“短短叁年,黎曜因怎么会坐到这么高的位置?”

谭正诚抿了抿唇:“对此说法不一,不过比较可信的是,特高课课长伊藤野原的青睐推举。”

“伊藤野原?”黎穗之有些吃惊,“他什么时候和日本人扯上这么深厚的关系了?”

谭正诚措了措辞:“你大概还不知道,伊藤野原是姚湘晚的舅父,姚湘晚在日期间,一直沿用其母亲的姓氏,对外皆称伊藤晚子,所以也算得上是伊藤家族的人。”

他停了停,似是在揣度着黎穗之的神色,又接着说:“七十六号内部,对于黎曜因和姚湘晚的关系心照不宣。”

言明至此,黎穗之的心口有些沉闷,她走到窗边,开了一条缝,吹进来的风打在脸上,胡乱地搅着人的心。

不过一个特工总部,鱼龙混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倒是复杂得很。

劫后余生的庆幸再一次袭上了黎穗之的心头,她摇摇晃晃地后退一步,倒坐在椅子上。

她忽然想起什么,看向谭正诚:“还有一事,黎曜因要我搬回黎公馆去住,我以为,这是个机会。”

“你是说,刺探情报?”

黎穗之点头。

谭正诚有些犹疑不决:“借用你的身份,倒是合情合理,只是……这很危险,你确定要这么做?”

“是,依着他如今的地位,对我们收集情报应该会近水楼台。何况,长野健一的继任晚宴,想必特工总部会有所安排,黎曜因如果和伊藤野原真有如此深厚的联系,那他一定会出席。”

谭正诚思忖片刻:“好,今晚我会一并上报给组织,等待命令。”

时值民国叁十年的春夏之交,夜风尚且清凉,拂面柔和。

百乐门、大上海舞厅依旧灯火通明,夜夜笙歌,虽未亡国,却有了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颓靡之感。

傍晚时分,黎穗之履着南京路的霓虹灯影下缓缓步行,一股怅然闷在心底,欲与人言,却又万般无奈。

在沪上生活了二十余年,没有一夜如今夜一般百感交集。

望着眼前的这幅图景,黎穗之陷入了深深的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