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2章 第九节 新敌人(1)

他们居住在大平原西南山区的大峡谷地区,有的在岩壁上开挖洞穴居住,有的在山顶修建村庄,用石头搭建房屋,砌筑有围墙的院子,修建专用的圆形球场。在山坡上修建梯田,他们种植玉米,饲养火鸡,烧制陶器。

这一带有数以千计的村落,明显比大平原地区的生番文明的多。他们发展出的养殖业,修建梯田,是大平原地区比较少见的。

这种情况让府学才子们匪夷所思,他们提出了很多猜想,有的认为是因为大平原南方的玛雅人明显更文明,所以这些西南山地生番的技术是跟玛雅人、托尔特克人学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随着府学掌握的世界其他地区资料的健全,学者们开始认识到,大河谷地,并非是唯一的文明源头。他们发现,波斯高原是那一带最早诞生文明的地方,大东洲南部的印加高山地区,也是文明的源头,山下的河流谷地,反倒不被这里的生番重视。

就连菲律宾的小黑人,明显没有天敌的情况下,也宁可在山上开辟费时费力的梯田,也不在河谷地区进行种植。

于是大家不得不承认,上古时期也有很多文明是从山地上诞生的。这意味着,中州南方一些住在山寨里的苗人,未必就是被汉人赶上山的,也许从一开始他们就是山地文明。

大河文明当然很辉煌,黄河文明、尼罗河文明,都是大河文明。但印度人就有些说不清楚了,根据唐僧的记载,印度河文明靠近河流,但也在山地存在。

李靖不是偏执的学者,他不关心人类文明大源头这样的问题,他只关心他统治的生番。

他直接统治的苦河中下游地区生番,比西南山区的生番稍差。同样是定居,但建筑主要是木制的。他们住木屋,屋顶用树皮或茅草做顶,比山地的石制、砖石房屋落后,但跟北方的牛皮帐篷又显得精致一些。

他们以定居为主,虽然也迁移,但迁移的目的不是打猎,而是轮作。他们种植玉米、南瓜等作物,但耕作技术十分落后,基本靠天吃饭,不懂得灌溉,而且更喜欢在高地撒种,然后天生天养。

这样的耕作技术,导致他们无法完全通过农业养活自己。因此还会捕猎,野牛原本也会迁移到南方,但这些年已经绝迹,中部高原以南基本看不到野牛的踪迹,他们捕猎灰熊和鹿等当地野兽。也会沿河捕鱼,采集坚果和野果,这样才能生存下去。

李靖统治区的部族大都是这样的生产水平,分为五大部族,克里克人、切罗基人、奇克索人、乔克托人和塞米诺尔人。其中居住在苦河下游地区的乔克托人最先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可以通过大海跟对岸的玛雅人沟通的原因。乔克托人是唯一拥有生育物产的部族,他们会有少量玉米等农作物拿出来交换需要的物资。

这些部族说是温顺,但只是相对而言,事实上他们也尚武好战。他们的宗教场所,分为红城和白城,战争仪式也在红城进行,一些强壮的战士家庭也居住在红城,一个专管战争的首领管理红城。白城则是老弱病残的区域,由一个管理生产的首领管理,这里也庇护一些罪犯。

红城、白城中间还有一个公共广场,所有建筑都围绕广场修建。他们还有比较强烈的等级观念,不同等级的家庭,居住的位置,身上的服饰、纹身,都有区分。决定他们等级的,主要是战功,他们崇尚勇士,杀人最多的勇士一般就是他们的首领,居住在最靠近中心广场的地方。

但这样的晌午部族,没有花费太大力气,就被汉海都护府征服,因为他们实在是太落后了,他们的武器是石斧、石刀,防具是皮盾、木盾,连铠甲的概念都没有。面对全副武装的汉海铁浮屠,他们只有被屠戮的命运。

不止他们,连那些北方的生番都无法抵抗强弓硬弩、铁甲钢刀,更何况他们。因为南方这些部族始终比北方稍弱一些,最直接的证据是,切罗基人部族实际上是被人从北方驱赶南下的,他们原本居住在大湖区域,被易洛魁等部落击败。而他们本身,实际上也是易洛魁的一支。

其他部落的来源无法追溯,但可能是更久远的时代,从北方被驱赶南下的也说不定。

因此这些南方部族更容易征服,定居和农耕为主的生活习惯,也更容易融入汉人经济体系。

李靖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管理他们的方法,底层是不干涉,也确实没有能力实行基层统治,因为双方人口对比汉人还是劣势。这五大部,最大的乔克托人有五万人口,其次也都在三万以上,总人口二十万出头。

而且他们十分分散,往往散居在几十个到上百个定居点中。没有北方游猎民族那种集中围捕野牛的生活方式,分散开来更容易生存,但也更容易被征服。

征服之后,要求他们上交象征性的税赋,不征税无法体现征服,这是一种象征,因此规定,每个男丁缴纳十根玉米,妇女、儿童减半。

同时为了管束他们,通过册封他们村落的首领为保长,但消灭了他们的酋长阶层,也不允许他们会盟推举新的酋长,而是派遣官员进行管理。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