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帝怒,民善!

“砰~!”

“新丰县距离长安城不过百里,却在蝗灾发生的第三天,就出现了粮商哄抬粮价的情形,朝廷一再的三令五申,却被有些人当成了耳旁风!哼!真当朕的屠刀不敢砍向他们的头颅吗?”

甘露殿内,李二看完报文后,一拍龙案,面色铁青地冷声说道。

大殿内的宫女、内侍见李二震怒,纷纷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

李泰沉着一张脸,没有说话。

“赵松,立刻传旨长孙无忌、刘德威,着令吏部、大理寺立即派出官员,前往新丰县,彻查粮商哄抬粮价一事,若是没有官商勾结的龌蹉便罢,若是有,一个也不能放过!不管背后牵扯有谁,全都给朕揪出来严惩不贷!”

大殿内沉静了片刻,李二阴沉着一张脸,说道。

“老奴遵旨!”

赵松拱了拱手,准备领命而去。

“慢着!”

李二却打断道:“传旨房玄龄,让中书省向关中各州县再次发送公文,严令各县稳定粮价,若是出现粮价飞涨的情形,粮商、当地县官、县丞以及州刺史全部都要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喏~!”

赵松躬身应诺,见李二没有了其他的吩咐,他拱了拱手,退出殿外。

李二这时将目光投向了李泰,想了想,他开口道:“青雀,炎黄书院的第二、第三项杀手锏工程应该是严格对外保密的吧?”

李泰心里一咯噔,突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他拱手道:“父皇,山长之所以要我们对外保密,完全是为了防止书院的核心技术被那些对我大唐不怀好意之人窥窃........”

“哼!朕没有说他这样做不对!但你们防外人,难道还要提防朕不成~?”

李二目光一冷,直接打断李泰的话,道:“要不是今日朕对你一番逼问,恐怕朕现在还不知道你们那第二、第三项杀手锏工程是干什么的,李泽轩固然是为大唐的利益考虑,但你们别忘了,朕才是这片江山的主人~!”

身为人君,都不喜欢那种被隐瞒蒙蔽的感觉,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事情超脱了自己的掌控,李二虽为一代明君,但在这点上,他也不例外!

即便现在是盛夏时节,但李泰却在甘露殿中感受到了一丝凉意,这个时候他才想起自己的父皇可从来都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中庸之君,而是个既能征战天下、又能弑兄囚父的杀伐果断之人!

“父皇!儿臣惶恐!儿臣绝对没有想过要将此事隐瞒与您,只是最近书院事务的确繁忙,儿臣无暇顾虑这些,并不是有心让父皇受到蒙蔽!

相信山长也是一样,最近关中地区蝗灾爆发,山长忙于救灾,才没有向父皇您禀明此事~!况且儿臣听山长说过,山长改进电报机一事,此前他已经跟您提及过,所以这次才没有急着向您禀明!请父皇不要因此而对山长心存芥蒂!”

小胖子心念急转,连忙解释道。

他知道今天要是不把事情跟李二解释清楚,不仅他要倒霉,李泽轩或许也要倒霉,自古君臣之间生出芥蒂的,一般倒霉的都是大臣!

李二闻言,面色稍霁,沉默良久后,他终于开口道:“改进电报机一事,李泽轩以前的确向朕提及过,朕让他放手去做,所需人力、物力朕都会给他,这次碰巧赶上关中地区爆发大蝗灾,倒也怪不得你们!罢了!罢了!朕也不是心肠狭隘之人,这件事情就算了!不过下次若是再有类似的事情,青雀你可莫要欺瞒父皇了!”

李泰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就在刚刚李二沉默的那会儿,他心里已经做好了被惩罚的准备,此刻他那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多谢父皇!父皇胸怀宽广,任用贤能,定能成为超越秦皇汉武的一代仁君!”

李二似笑非笑地看着李泰,道:“呵!青雀你现在也会拍父皇的马屁了?不过父皇倒是没看出来,你现在对李泽轩竟然如此维护?”

他说的自然是方才他震怒之时,李泰为李泽轩求情!

李泰神情一怔,曾几何时,他跟李泽轩可是死对头,而且他还一直在找李泽轩的茬,可现在呢,自己不仅成为了李泽轩的学生,还愿意冒着被自己父皇惩罚的危险,帮李泽轩求情,事情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一幅幅往昔的画面不断地在李泰脑海中闪过,良久,李泰一脸认真地朝李二拱手道:

“父皇!山长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他也是个值得敬重的人!儿臣觉得大唐需要山长这样的人!”

见自己甚为宠爱的儿子在自己面前夸赞另外一个人,李二心里还是有些吃味儿的,但碍于颜面,他也不好意思表露出来,而且,李泰说的那番话大体上还是没错的,于是他有些意兴阑珊地摆了摆手道:

“青雀你长大了!去给你母后问个安,然后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

“是!父皇!”

李泰拱了拱手,正欲离开,忽然后回首道:“父皇,儿臣不在您身边,还请您保重龙体~!”

李二心中一暖,呵呵笑道:“父皇知道了!去吧!去吧!”

李泰点了点头,这才转身离去。

………………………………

翌日。

《大唐日报》的头条位置,醒目地刊载了一则新闻——《粮价飞涨谁之过?中书省一百零八封公文齐发,严令受灾各县稳定粮价!》

这则新闻中一是讲述了新丰县张雄飞囤积粮食、哄抬粮价的现象,并且就在昨日傍晚,张雄飞已经被新丰县县衙羁押,李二亲自批示三日后问斩!

要知道,自从五胡乱华之后,中原人口急剧锐减,经历过隋末战乱,大唐建国以来一直都是在奉行着休养生息的政策,在这种态势下,各地官府极少有判犯人死刑,即便是判了犯人死刑,也得层层上报,由皇帝亲自批示才能执行死刑!

甚至贞观一朝,连李二要确定一个人的死刑,都要经过朝臣们的同意。

史书有载,太宗即位之初,就与群臣讨论如何“使法平允”,根据王珪的建议,让“公直良善、断狱允当”的人担任“法官”。张蕴古被杀后,太宗马上想起这位年轻法官正是他的“慎刑”政策的忠实执行者,致力于扭转前代的滥刑风气。他与在押囚犯下棋,免除精神病人的罪责,都是在贯彻“慎刑”政策。被杀之际竟没有机会为自己申辩,实在令人痛惜。

于是太宗下令:今后凡决死刑,哪怕皇帝下令立即处死,也要三次提出覆奏,覆奏之后仍决定处死的,方可行刑。不久他又下令,将三覆奏增改为在京五覆奏,在外三覆奏,恶逆及奴婢杀主一覆奏。其中,五覆奏是指决前两日覆奏一次,决前一日覆奏一次,决日覆奏三交人。行刑之日不得进酒肉,并且停止娱乐活动。门下省“据法合死而情可宥”的案件,应当及时提出。

如此复杂的死刑覆奏制度,使得贞观一朝被判死刑的罪犯大量减少,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当然,这也是李二为了保存国内有限的劳动力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不过贞观王朝的社会秩序以及社会风气却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混乱,相反,贞观王朝的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是真正的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

这次李二将张雄飞直接判处死刑,更多的是带有着杀鸡儆猴的性质,他要做给关中地区的其他州县看,他要让各地的粮商在哄抬粮价之前能想想张雄飞的下场!

“新丰县粮价前些天竟然涨到了五文钱一石?这些粮商可真是丧尽天良啊!”

“可不是!这个张雄飞杀得好!”

“没错!就应该杀鸡儆猴!让那些奸商还敢趁着蝗灾哄抬粮价?”

长安城附近的百姓们在第一时间看到《大唐日报》上的头条后,纷纷为张雄飞的悲惨结局而叫好、喝彩!生活在天子脚下,他们是幸运的,因为这段时间长安城的粮价一直都没有什么波动,各大粮铺的粮食都还是按照原来的价格再卖,百姓们想买多少,就买多少,跟以往没什么两样!

“还是长安城这边好,粮价没有飞涨啊!”

“要我说这应该是永安侯的功劳!”

“哦?何以见得?”

“永安侯带领着天鸡大队快速清灭了蓝田县境内的蝗虫,这算是大大滴稳定了人心啊!再说,炎黄商会在长安城也有一些粮铺,他们那边粮食充足,有他们在,其他的粮商怎么敢涨价?”

“嗯!这话倒是有些道理!”

“咦,你们看!侯爷的天鸡大队昨天一天竟然清灭了新丰县、渭南县两个县的蝗虫!”

“什么?这速度太快了吧~?”

“是真的!是真的!而且侯爷还发布告示,向受灾各县的百姓们征借各家圈养的鸡,等灭了蝗灾之后如数归还,若有遗失,双倍赔付!现在天鸡大队已经拥有三十五万只鸡了~!”

“侯爷要征借百姓们圈养的鸡?太好了!俺家还有三十只鸡,不知道侯爷现在在哪儿?送过去还来不来得及!”

“这就不知道了!想来侯爷这告示应该是给那些等待救灾的州县看的吧?等天鸡大队一到,他们再直接将自家圈养的鸡送过去!”

“诶?还真有可能!对了!俺家妹夫就在咸阳县,侯爷这几天肯定要经过咸阳,俺得托人带信过去,一定要让他将家里全部的鸡全部都送到侯爷那儿去!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啊!就算是丢了几只鸡,也不能找侯爷赔!”

“没错!没错!侯爷为了关中受灾百姓,带着蓝田县的那些孩子们四处奔波,咱们没理由袖手旁观啊!能出一份力,心里也踏实~!”

“对!俺家也有亲戚在咸阳县,得让他们准备好鸡,等着侯爷来借给侯爷!”

百姓们在看到李泽轩在《大唐日报》刊载的“征鸡告示”后,个个热情高涨,恨不得将家里所有的鸡都送到天鸡大队去,但长安城这边的百姓们不知道李泽轩的天鸡大队现在已经走到哪里了,送鸡过去显然不现实,于是那些脑子转的快的百姓们便想到了让自己住在其他受灾州县的亲戚将圈养的鸡送给天鸡大队!

其实这些热心肠的京城百姓们完全不必如此,因为《大唐日报》传播的速度远远比他们传信的速度要快!

自去年年初李泽轩创立《大唐日报》,迄今为止已有一年有余,《大唐日报》编辑部不仅在各个州县成立了办事处,更是建立了一张完整的“通信网络”,在每天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有十几匹快马带着最新一期的《大唐日报》从蓝田县奔出,这会儿长安城周边的二十余县,基本上也跟长安城的百姓们一样,看到了最新一期的报纸!

至于更远地方的州县,也要不了几天的时间就能收到今天的报纸!

于是,长安城周边的各个县城,这会儿已经有百姓围在县衙外询问天鸡大队什么时候来他们县,他们已经准备好鸡了!

但各地的县令怎么可能知道李泽轩什么时候去他们县?

可汹汹的民意他们又不能置之不理,尤其是在当前朝廷下令各州县抓紧时间积极救灾的大背景下,他们就更加不可能忽视民意了,新丰县可是活生生的例子,县令被降职,县丞直接被罢官!

所以面对汹汹的民意,各县县令连忙派衙役快马前往李泽轩所在的州县,询问李泽轩的“行军路线”,也有一些目光长远的县令,一面派人询问路线,一面帮百姓们登记愿意出借多少只鸡,并叮嘱百姓们提前在自家鸡的腿上做好记号,然后驱赶至县衙由衙役们统一保管,等到天鸡大队来了之后直接送到李泽轩手上!

如此一来,不少县的县衙后院,就成了热热闹闹的养鸡场,而县令、县丞、衙役则摇身一变,成为了饲养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