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易跃开,拔剑在手,背上一身冷汗。韩信寥寥数招快攻,看似随意,却是招招不离咽喉心口要害,若不是自己反应快,几乎死在他的手上。
见冉易一脸警惕的看着自己,韩信却没有起身,仍然面带笑意的看着冉易,只听他又惊又怒的问道;“你干什么?”
韩信微微一笑。“没什么,试探一下而已。”
冉易一愣,旋即怒道,“试探什么?你这分明是要取我性命。”
韩信面不改色,“若非如此,我怎么能试出你的真假。”
冉易怔了怔,“什么意思?”
“很简单,你若是骗我,那脱身后的一个反应一定是惊慌,心中想的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被我识破了。就算你演技再好,一瞬间的慌张还是会忍不住流露出来的。”
冉易顿时勃然大怒,“你娘的,小爷我的一条小命就被你拿来试探,要是我躲不过怎么办,白白死了呀。”
韩信端起茶杯,吹了口热气,抿了口,神色悠然自得。
“既然是师伯派你来代表他,那你的身手肯定不会差,至少也是和那个叫明月的一个层次的。如果这几招都挡不住,那只能说明你是假冒的。”
冉易怒气渐消,哼了声道;“满口屁话,小爷我大人不计小人过,懒得和你计较。”
说完气呼呼的坐了下来瞪着韩信,也不说话,显然是在记恨刚刚的事情。
韩信知他少年心性,也不生气,只是觉得有些好笑。心中又忍不住有些唏嘘,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样子,
笑了笑,说道;“好了,咱们继续刚刚的话题。墨家所提倡的不是非攻兼爱,反对天下间一切的攻伐兼并战争,如今为何肯助我。”
冉易白了他一样,哼道;“我就知道你会这么问的,我墨家虽以‘兼相爱,交相利’济世爱人,却并非食古不化之徒。自墨翟祖师创立墨家以来,墨家门徒奔走数百年,却仍然无法阻止天下间愈演愈烈的兼并战争,天下人为兵祸苦不堪言。直到四代墨家钜子悟出了‘天下之乱止于战乱’之理,认为消弭战争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天下归为一姓,取代夏商周的分封制度。而此时经过商鞅变法迅速强大起来的秦国,就成为了平定这天下最合适的人选。”
“所以在秦孝公之后的一百四十年里,墨家对秦国的攻伐兼并不闻不问,哪怕是像长平那样的坑杀也隐忍不发,为的只是实现‘天下之乱止于战乱’的信念。那代钜子他认为天下已经是一个气息奄奄病人,唯有用秦国这柄快刀剐去腐肉,尚有一线生机。”
“所以墨家这才坐视强秦侵吞六国,而无所作为。可嬴政统一之后却并未像那代钜子料想的一样消兵止战,而是继续永无止境的征伐。先是南征百越,再是北攻匈奴,期间修长城、铺直道、大修阿房宫和骊山皇陵,种种所为让墨家失望透顶,却又不愿意带头反秦重新点燃战火,便隐退于世间,不再过问天下之事。”
韩信更加不解的问道;“那为何今日愿意助我?”
冉易邹了邹鼻子,“这我就不知道了,钜子的想法向来是高深莫测,又岂是我们这些小辈们能猜得到的。”
韩信沉吟不语,想了会儿,才隐隐的猜到了元宗的想法。大概是和秦国这次的变法有关,这次由韩信公孙弘主导的变法,一扫秦国旧制的种种弊端,大规模的劳役也被明令禁止。对视对待诸子百家的学说也不再如当年那样的一味打压了,转而成为一种宽容的心态对待。
这种较为开明完善的国家体制,远远胜于关东的项羽及其他诸侯,自然会让墨家重新审视,想来就这是元宗肯助自己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韩信所猜的已经八九不离十。
至始皇帝统一七国,一扫自东周以来天下五百年的分割混战局面,开创历史先河,从此天下统一已成必然之势。而如今有能力问鼎天下,也只有秦国的韩信、楚国的项羽,以及齐地的刘邦。
项羽残暴,虽一生仇恨暴秦,可他自己的总总所为却比暴秦更加残暴。墨家起初是十分看好项羽的,一方面是因为他是楚国大将军项燕之后,另一方面他确实有着天才的战争指挥能力。但项羽之后的种种所为,却让曾寄希望于他的墨家大失所望,最后放弃了支持他的想法。
至于刘邦,虽有贤德的虚名,人间口碑极佳,可势力教之楚国和秦国仍然远远不如。按照当前的形势,刘邦若想击败韩信和项羽一统天下,想必难如登天,墨家若是强行支持刘邦,必然会将天下拖入永无止境的战事之中。
想来想去,也只有秦国的韩信是同一天下的最佳人选。一方面他所继承的秦国有着完成的制度和治国理念,上下井然有序。另一方面秦国自身也有着强大的实力,就算是没有墨家支持,赢面也是极大。
当然,元宗和韩信的师侄关系同样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墨家的支持让韩信欣喜十分,要知道墨家存在三百年之久,各种势力早已经深入各国,在民间向来以侠者自居,有着极高的威望。而秦国自退入关中后,在关东的所有据点几乎毁于一旦,各种情报的搜集等等都进展的极其不顺,常常消息严重滞塞。而墨家却有着一套完整的关系网,用来收集情报最适合不过了。
更重要的是,墨家在六国中势力不可小觑,许多为官者都是他们的墨者,这对韩信平定关东无疑会顺利许多。墨家善于攻城和守城器械的制造,这同样是秦国急需之物。
依照元宗的意思,冉易将成为墨家与韩信的联络人,通过他将双方的合作完美的进行下去,由墨家为其提供便利和情报。供秦国征战所用。
有了墨家的支持,秦国无异于如虎添翼,出征关东之势已经不可避免。
十月,韩信在秦国国内进行战争动员,大批青壮从田地里放下锄头,各自回到军营中重新拿起兵甲。韩信以王泾为北军统帅,率四万轻骑镇守九原,甘肖为南军统帅,四万大军驻守桂林以防南越。王歧为大将军,与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白庞共守关中和其他郡县。
从空中鸟瞰,一道道黑色铁流在关中大地上缓缓流动,不断汇聚壮大。一支支军队相继注入函谷关以西不远处的豹亭。函谷关这座天下第一雄关,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座巨大的兵营。
韩信这次共调集三十万大军,同时也征调了十五万民夫用来保障后勤,务必要求毕其功于一役。这些几乎是秦国如今大半的底子所在,同样也是秦国苦心经营一年多积攒下的所有家当。若是败了,那就彻底失去了问鼎天下的资格了。
在获得秦国即将出征的消息后,项羽和刘邦也停止了敌对,约定以泗水和鸿沟为界,以北为汉,以南为楚,从此结为兄弟之国,不再互相攻伐。
秦军若出函谷关,则中原之地首当其冲。此时中原已经属于楚国范围,但因为项羽长年和齐地相攻,不断将中原之兵兵抽调到前线,久而久之,楚国在中原的驻兵已经非常稀薄,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
项羽急调钟离味、曹咎七万大军分别入驻雒阳和荥阳,以这两座坚城护卫掎角之势,共同护卫河南之地。他自己则亲率十五万大军,进入成皋,虎视函谷关,从侧翼威胁到秦军出关后的进军路线。
刘邦对秦军的强大记忆犹新,当年如同丧家之犬般被韩信赶出汉中的场景让刘邦终生难忘。而现在的秦国早已今非昔比,在击败匈奴,平定巴蜀南越后,秦国的鼎盛之势更加让他畏惧不已。
他并非目光短浅之人,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清楚若是项羽被秦国击败了,那下一个遭殃的一定会是他刘邦。但让他和项羽一起对抗秦军,他又自问没这么慷慨。所以便打定了如意算盘,打算坐山观虎斗,在齐地拥兵观望。楚败则助楚,秦败则攻楚。
楚汉之外最大的势力赵歇却也坐耐不住了,他将目光投向了燕地,想兼并了燕地独霸河北。
赵国因为地处河北,自钜鹿之战后,诸侯征伐的战场大多是在中原之地,赵国却因为远离战场,反而受损极小。虽有彭城大败在前,后有项羽攻入河北在后,但大部分赵地仍然得到了两年的时间休养生息,赵国国力日渐恢复,已经远远超过了魏国和燕国。
赵歇此人出生于赵国宗室,当年被张耳和陈余拥戴下复国继承了赵王之位。张耳因为钜鹿之战中受陈余猜忌,所以愤而出走投奔项羽,灞上之盟后被项羽风为了常山王,却因为不敌赵歇和陈宇的反攻,将藩国全部丢弃,只是只身逃往了燕地投奔臧荼。陈余则在彭城之战中被楚军铁骑的马蹄踏了肉泥,仅靠着衣冠才勉强辨认出了他的身份。
张耳和陈余死后,赵国才真正成了赵歇一个人的天下。没有这两位权臣干涉,赵歇事事皆由自己做主,心中开心十分,他因为惧怕项羽,不敢出兵攻打中原,于是便将目光转向了同为河北的燕地。
此时的燕地,韩广和臧荼这两位燕王足足打了一年半,却仍然僵持不下,未分出胜负,不能不说这两位大王的能力太过差劲。臧荼在得到张耳投靠后,顿时实力大增,靠着他的计策连连取胜,攻占了右北平,将韩广逼入了辽西。韩广恐惧不已,便派人携重金求救于赵,请求赵歇从背后发起进攻,遏制住臧荼的攻势。
邯郸的赵歇接到韩广的求救后,顿时大喜。他一直垂涎燕地,却苦于没有借口攻打,这次韩广的求救无疑是为他送来了一份大礼。
邯郸王宫内,赵歇立即答应了韩广使者的请求,随即倾国之力,调集二十万赵军北上攻打燕国。
听闻赵王要倾国之力攻打燕国,朝中大臣将军们纷纷上书劝谏,认为南面楚汉两国势力庞大,关中秦国又虎视眈眈,大战一触即发,此时赵国实在不易枉开兵戈,将宝贵的兵力白白损耗在燕地。
赵歇却不听,仍然一意孤行的派军北上。以辛剧为大将军,集中全国之精兵二十万,分三路攻打臧荼的燕军。赵军北上之后,面对空虚的燕国一路势如破竹,相继攻克了广阳和上谷,兵锋直指头燕都蓟城。
此时臧荼正集中兵力猛攻辽西,听闻赵军北上的消息后,顿时大惊失色,急忙将回撤死守蓟城。韩广的辽东郡趁势反攻,夺回大片失地,正得意忘形之时,却被张耳的五千伏兵突然杀至。顿时全军大乱,四万大军溃散大半。韩广本人丢下大军,轻骑逃回了无终城。
燕军大胜后,便消除了两面作战的困境,得以集中全力与赵军展开了拉锯战。赵军在蓟城下连连碰壁,不但损失惨重,而且因为陷入了持久战士气大跌。
……
咸阳城中,昔日拥挤热闹的街头却显得冷清了很多,无外乎其他,只是因为战争总动员已经下达,所有秦人皆知,成败在此一举。
按照秦国惯例,大军出征之前是要由秦王主持祭祀,祈告上天,以佑大秦之势。这次也不例外,却是有赢可带着赢义一起完成。
生产之后的赢可显得有些虚弱,虽然只是十月的天,天气并不算太过寒风,却仍然严严实实的裹着里三层外三层。远远的看上去如同一支可爱的瓷娃娃一般,韩信看了忍不住发笑。
赢可却没有这么好的心情开玩笑了,她心中为韩信担心无比,因为这次韩信的对手将会是项羽,那个如同战神一般的男人。
钜鹿之战、彭城之战,每一场都是震古烁今、令人炫目如同神话一般的战争。“项羽”这两个字几乎成了无敌的同义词,从未有人从正面击败过他,即使是韩信,也不过拼劲全力打了个不胜不败的场面。
韩信和项羽,一个是用兵如神,一个是锐不可当。一个曾在咸阳之战中令秦国起死回生,又在秦匈之战靠着奇谋一举歼灭了五十万强大的匈奴骑兵;另一个在钜鹿之战中以弱凌强,以十万疲军大破四十万秦军精锐,为赢氏秦国敲响了丧钟。又在彭城之战中以三万骑兵大败五十万诸侯联军,成就了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战神”的称号。
而这两个当今最强之人,却要在战场上再次相遇,一决雌雄!
这是多么令天下人期待的事情。
当然除了赢可之外,她心中只有担心。
韩信握了握赢可冰凉的手心,猜到了她心中的紧张,便笑着安慰道;“不用担心,难道你还对我没有信心吗?”
赢可笑了笑,脸色有些苍白,“我当然相信你,可是对手却是项羽,你千万不要大意,一定要小心。我和彻儿都在家里等着你回来呢。”
韩信捏了捏她的手,用手揽住她的肩膀轻轻拉人怀中,安慰道;“放心,我等这刻已经登了很久很久了,所以我一定不会让自己失败的。”
说到这里,韩信眼中闪过了一丝凌厉,脸色却满是坚毅。“一定不会的!”
大战在即,韩信已经将朝中大权悉数托付给了公孙弘和王歧,他自己则率领羽林亲自前往函谷关。
不同以往,这次韩信并没有将李左车留在咸阳代替国尉之职,而是将他带在了身边,无外乎其他什么原因,只因为他是李牧的孙子。李牧这个名字在赵国无疑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说超过了赵国王室的影响一点都不夸张。
昔日李牧曾已弱赵抗衡强秦,竟连连大胜秦军,为赵国续命十余年。及至赵王迁昏庸,听信奸臣郭开的调拨,将李牧赐死在军中,一年后邯郸便被攻陷,赵国灭亡。因李牧功高却因谗言而死,故而赵人多爱李牧怜其遭遇,同时痛恨赵王迁、
有了李左车这个活招牌在,想必平定赵地必会事半功倍。
同样,张良久为韩国大族,祖上曾有三人为韩相,家族在韩国显赫无比。他自己也曾在韩国股复国后担任过相国,所以对中原的韩地熟悉无比。
项羽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将季布手中的精兵抽调大半,又从江东再次招募了一批大军,北上中原增援,将兵力增加到了三十万,基本和秦军持平。
魏王豹地处河东,紧碍着河南之地,一旦秦军有意北上便是首当其冲。所以也紧张万分,十万大军悉数开拔到大河北岸,和楚军达成了临时盟约。
紧临中原的齐地刘邦,也同样关注即将到来的生死大战,刘邦率大军二十万入驻东郡,遥遥相望中原战场,暂时保持观望之势。
大战一触即发!
第六卷《逐鹿中原》终,敬请期待第七卷《鼎之轻重》。此书是纵横首发,支持正版,支撑江南。谢谢!